close

      當我們走在路上,會發現很多不同親子相處的型態:有些開開心心,有些蹦蹦跳跳,有些吵吵鬧鬧,也有安安靜靜的,各式各樣...等到要回家了,也有很多不同方式:輕輕說一聲就可以走的,嚕半天還是不肯走的,威脅加利誘才走的,怎樣都不肯離開的...沒什麼好不好或是對不對,就看自己喜歡怎麼樣的情境. 

    對我來說,我希望小孩子可以"好溝通",講道理.溝通是雙向的,書本上有好多技巧可以參考.我認為,最基本的就是信任與了解.其中又以信任為首要! 信任感讓雙方敞開心房,接納彼此.讓孩子了解我的要求;同時我也主動了解孩子的需求. 

    信任感怎麼建立?就先從建立父母的信用開始.人們都不喜歡被騙的感覺吧!而且,建立信用不容易,而讓它破產卻非常簡單,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只跟小孩說"實話". 當然,還是有例外:就是聖誕老公公送禮物這件事啦...大部分的大人,包括我爸媽,為了安撫小孩,"難免"會說一些"與事實不符"的話,例如:打針不會痛啦!藥藥甜甜喔!這類善意的謊言.但是,這...不是事實嘛!痛與苦,絕對是所有動物天生想要避開的感覺.再說,這樣"混淆"孩子視聽,好嗎?我習慣說明事實與原因,讓孩子因為了解而接受.

    先舉一個我試驗成功的事件說明:親子最初的信任建立機會-打預防針!從滿月第一次回醫院打預防針開始,我就會先跟寶寶說明接下來會發生的事,其原因和結果.出門前,我先跟寶寶說:"我們今天要去打預防針,因為這樣才不容易生病.如果生病的話,會很不舒服.不過打針會痛痛的,要忍耐一下,想哭就哭沒關係."到了醫院,等待的時候再跟他說一次.打完之後跟寶寶說:"痛痛喔~秀秀!會健健康康喔!"在這個過程中,我預告即將要去打針(孩子有心裡準備);說明打針的原因與痛的感覺(讓他了解這件事的必需性,順便教導"這樣"叫作"痛");讓寶寶知道我們能同理他的感受(被了解).這是一個建立信任感與互相了解的開始. 如果我們只是說"不痛不痛!不哭不哭喔!",就失去傳達"我了解"與"接受你"的感覺的機會了.  

    就這樣,每次打針,他們幾乎都只有在針扎進去時才哭,打完心情很快就恢復.才滿月的寶寶真的可以感受到我們給予的安全感.雖然不確定他們是不是完全聽懂,但是父母願意使用充滿關愛的語氣與提供安定的氛圍,寶寶絕對會安心的!剛開始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,面對一個不會說話的寶寶喃喃自語,只要多做幾次就習慣成自然了!感冒看醫生時也是,我會先跟他們說醫生叔叔會量耳溫,看喉嚨,看耳朵...如果醫生叔叔覺得有需要,會幫你吸鼻子.吸鼻子會不舒服,但是可以把細菌吸出來,就比較能呼吸囉!吃藥也是,我會說現在要吃苦苦的藥,忍耐一下下,藥藥會幫忙你把痰咳出來喔!這樣比較快好!我們就可以開開心心出去玩囉!

    我看過說到看醫生就嚇得躲起來甚至大哭的孩子.其實,我們好好的溝通原因和期待來得好結果,並且不隱瞞等會兒會發生的事,小孩是可以"勉強"接受的.有些父母會直接和小小孩說"要和醫生拿糖糖",我並不認同.因為跟吃糖果比起來,吸鼻子和打針實在太可怕了.而且,進診間後發生的一切,並不是只有拿糖糖這麼簡單吧!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,在候診時會跟我說他不想要吸鼻子.我告訴他,吸完之後呼吸會舒服一點,醫生叔叔需要看一下鼻涕的狀況來決定怎麼打敗壞細菌.如果他還是很害怕,很堅持,我就會答應他如果不是必要,我會請醫生不要吸鼻子.當然,我們要實踐諾言,進了診間,一定要記得和醫生溝通這件事,小孩就在一旁聽著,他會很信賴我們這個說到做到的爸媽!以後就算知道這次是非吸不可(我都會直接告訴他們),也可以硬著頭皮走進去,吸的時候唉唉叫一下而已!(說到這兒,我發現我是不太怕小孩哭那一型,下次來分享哭哭的心得好了!)

    所以,Honest is the best policy!在親子溝通亦然!他們總會長大,你想想,當他半大不小,例如幼稚園到低年級時,發現我們之前用了許多謊言為他粉飾太平,他會因為了解而感謝我們,還是會對我們所有說過與即將要說的話打問號?以後,我們還得一起面對青春期呢,所以親子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能斷啊!

    回到開頭,該回家了!媽媽說回家囉!小孩說不要!媽媽說:"走啊!我買冰淇淋給妳吃!"小孩說:"不要!妳上次都沒買!"看吧!小孩真的都會記得!這個時候,與其"利誘"或是"拐騙",不如改成提5-10分鐘預告回家的時間,並且讓他知道為什現在應該要離開了,例如:吃飯時間到了,我們和別人有約,或是媽媽覺得累了需要回家休息...也是一個讓他學習理解與表現體諒別人的機會!

    從日常生活建立起親子互相溝通了解的管道讓親子關係更緊密,也讓育兒生活更加輕鬆.非常值得經營!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認真的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