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介紹
十年前, 為了孩子, 從外商金融圈"轉戰"家庭, 拋棄學歷與工作當起家庭主婦. 從沒做過家事的我, 一切從零開始, 所以深深覺得自己應該大方分享學習的經驗, 因為, 如果我做得到, 你也一定可以!

目前分類:親子關係與教養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  這是一個從食衣住行中的"食"出發的教育想法.怎麼說呢?懷孕之後,除了好好照顧自己與肚子裡的寶寶,也開始思考教養的問題.原生家庭,身邊的人,社會新聞,或政治事件都產生了影響.例如:家族裡的小小孩因為蛀牙而不得已常常要到牙科哭天喊地,我開始想該如何讓小孩可以拒絕糖果的誘惑;看到青少年接觸毒品或偷竊,也會覺得"預防甚於治療"絕對是必要的;國內外皆然,已經生活闊綽的官員,竟還要貪污......種種事件提醒了我駕馭無窮盡的"慾望"真的應該"從小開始".雖然我不迷信什麼"三歲定一生"或"六歲定一生"這樣的論述,還是覺得越小開始越好.看看商店裡吵著買糖吃的孩子,是不是該開始學習了呢?

    中國人說:"民以食為天,吃飯皇帝大!"可不是嗎?這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控制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.西方人也說:"What you eat defines who you are!"飲食甚至可以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,頗有道理.試想:今天我們剛認識一個朋友,餐間他因為自己開車,所以謝絕所有酒類與含酒料理,是不是會讓我們認為他有原則,有責任感呢?因此,對於孩子的教育,從吃東西這件事開始應該最直覺;最容易淺移默化;也有最多"機會教育"的機會,小小孩可不會乖乖聽我們說教,把握事件發生的當下最能產生影響力!

    食慾-當媽媽真不是件輕鬆的事,不但要"激發"孩子吃營養食物的慾望;還要幫孩子"控制"吃垃圾食物的慾望......感覺有點矛盾又有點麻煩嗎?其實不然,讓我們以簡馭繁,我會說:"激發食慾是控制食慾的結果!"除了剛出生的頭幾個月,我幾乎不會讓孩子想吃就吃,當然這也取決於每個家庭認同的生活方式.從育兒書上學到,固定的作息可以讓孩子容易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的事,從而產生安全感.事實上,固定的作息受益的不只是孩子,父母,特別是新手媽媽,更可以預先安排家務和自己的休閒時間,讓育兒生活輕鬆一些.所以,我參考寶貝妳的新生兒這本書建議的作息時間,讓孩子在訂定的時間才吃東西.這樣做好處真的很多!孩子餓了自然就吃得下!別擔心小寶寶會餓壞自己,除非是有特殊需求的寶寶,生存本能會驅動他進食的慾望.那為什麼很多父母得操心孩子吃飯這件事呢?我觀察到,正是因為他們"太擔心了.也許剛開始或是偶爾一兩次,孩子的食量不如我們的預期,父母會忍不住擔心,會不會吃太少?所以當孩子下一刻表現出想吃東西的時候,父母興高采烈,迫不及待的提供食物.滿足孩子的需求,真是父母天生的使命!想當然爾,吃了餐間點心,到了該吃下一餐的時候,孩子又吃不多了.我們應該提醒自己,少吃一兩餐並不會有什麼關係,如果孩子真的餓,讓他喝點水或吃些蔬菜水果,盡量幫助他挨到下一餐(可以提早個30分鐘).孩子有可能會鬧情緒,我們順便"機會教育"一下,提醒他吃飯的時候要認真,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餓肚子.抱抱他,陪伴他,讓他知道我們了解他不喜歡這種感覺,我們一起想辦法預防.這樣做其實要比直接給他一頓正餐或零食要辛苦多了,但真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必經之路.

文章標籤

認真的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從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,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能給他一生的幸福,阿公阿嬤更是"惜命命"(台語).大自然的設計很奇妙,嬰兒(或幼獸)的哭聲定能讓父母親無法忽視.所以,我們習慣滿足他,讓他"不要哭".不過,叛逆期到當了媽媽才出現的我,又不喜歡聽到"不要哭"這三個字了!

    心裡總忍不住要問:"為什麼不要哭?".喜怒哀樂都是很正常的感受,沒有怒和哀的人生多乏味,也是mission impossible.比如說打針或跌倒好了,覺得很痛,為什麼不能哭?難道要笑嗎?(我好像有點欠揍...)雖然心情差不是好事,但卻是無可避免的事,這種時候,我們只需要陪伴和引導孩子走出不好的心情,讓他知道我們認同他的感受,願意傾聽與陪伴,讓他學會自己轉換心情,變得快樂.我總是想像,當他長大,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,他可以安慰自己,讓自己有能力面對挑戰.對我們來說,最困難的部分,應該是拿出無比的耐心與勇氣面對哭泣的孩子,花時間"陪"他平復.因為孩子的哭鬧聲,真的是令人心慌意亂啊!

    曾經有一個阿嬤告訴我他孫子超級愛哭,大約四-五歲時,有一次哭到他自己告訴阿嬤說:"怎麼辦?我停不下來?!"真是一幅令人擔心的情景.做父母的,絕對不希望孩子變成這樣吧?!如果孩子從小就依賴別人的安慰與逗他開心,他就失去學會讓自己快樂/振作的機會了.前不久又看到一個極端的例子:我朋友對待他那四歲的姪子真是用"有求必應"來形容.這孩子真幸福,有爸爸媽媽疼,爺爺婆婆疼,這個伯父更是想把他寵上天.但是,你猜怎麼著?其實他很多的時間裡,都嘟著小嘴...這位伯父愛姪心切,他就是捨不得姪子哭.例如大家一起吃一盒朋友帶來的小蛋糕,小寶貝玩累了心情不好,不給大家吃了!朋友為了讓他趕快放下蛋糕"編"了一個理由,說這蛋糕其實是誰誰誰請他幫忙買的,所以是別人的,再加上一堆嘰哩呱啦我也記不得的說詞...我在一旁看著,猜測朋友應該不是第一次使用white lie,因為寶貝雖然有認真聽,但是他的表情看起來好困惑.我想,寶貝隱約的知道,他的ㄚ北只是在哄他...寶貝的世界被圍繞著疼愛他的人包裝著,但是孩子的頭腦和感官可靈敏得很,他就是知道"不對勁",也可以察覺我們說謊時的神色和小動作.朋友一家人盡心盡力要讓他開心,不要哭,卻也讓他陷入一種不安的情緒.想想,當我們發覺我們真心相信並且依賴的人對我們說謊,那種感覺...

文章標籤

認真的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承接上一篇的獨立,如何讓小孩由淺入深的認識環境,相當重要.這可以讓他慢慢學習遠離危險,保護自己.日常生活中,最擔心的就是小小孩跌倒,燙傷,或是溺水...等意外.照顧者就算是有三頭六臂,也會需要上廁所或是煮個飯,難免會有"看不到"的時候.所以,除了盡量把危險的東西隔離,也要讓他們對危險有基本的認知.

不要一直對著小孩說不要做這個,不要做那個...只要不會嚴重的受傷,小孩不試,怎麼知道嚴重性呢?就像我不喜歡長輩們老是規定孩子"不要跳",所以,總是要花一番功夫解釋為什麼可以跳.當然要在走路和跑步都很平穩之後再跳,約兩歲以後.我們要評估一下環境,例如跌倒頂多是小擦傷或瘀青的話就可以接受.先從小小的台階開始吧!小小孩看到比較大的小孩在跳,他們心裡都會癢癢的,這時,我們可以在一旁輔助他,例如:讓他拉著我們的手跳跳看,讓他感受一下那股震動和不容易控制的感覺.萬物天生都是會自我保護的,他得到的驚喜和驚訝感,會吸引他再試一次,但同時會建立危機意識,知道這件事要小心!我們可以順便教他們要注意的事項,例如:身體要微微往前,跳起後膝蓋要微微彎曲才不容易受傷...等等.然後試著放手,一階,兩階,三到四階大概是中班前的極限了,提醒他們跳之前評估一下會不會跌倒,其實就是那自我保護的本能,他們也不會任意讓自己受傷.如果一直禁止他們跳,沒有經驗的小朋友,會不會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從過高的地方突然跳下來呢?

曾經有個鄰居,帶著一歲半的孩子來我家玩,因為她非常保護小孩,所以小孩從來沒有摸過電鍋.在我家聊天的時候,一個不注意,小朋友站上凳子,好奇的想知道那個在冒煙的東西是什麼,伸手一摸,燙傷了,還好不是很嚴重.大概一歲多會走路開始,我們就應該慢慢讓孩子認識什麼東西會危險.在鍋子還是微溫甚至有點燙時(當然不能到會燙傷的程度),讓小孩摸摸看,告訴他們,這就是燙的感覺,鍋子會更燙,會讓我們受傷喔.熱水瓶的水,剛煮好的湯,剛用完的烤箱...都可以提醒一下.幾次經驗後,小孩就懂得避開了!在小7我看到一個爸爸,他和小女兒去買茶葉蛋,夾進塑膠袋後,他讓女兒摸摸看,用充滿無限關愛的口氣說:"妳看!燙燙的!要小心喔!"是不是很溫馨又有教育效果呢?!

文章標籤

認真的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以終為始!是我教養孩子的最高準則.我常在想:他們長大將成為怎麼樣的人?具有哪些人格特質?為了實現這些理想,我現在該怎麼做呢?

    因為孩子總會長大離家,所以我把獨立自主當作首要目標.我身邊的老么們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.小舅有四個哥哥姐姐,自小備受呵護,但是當他成家立業,突然被要求當家做主,我看到他的不知所措和家人的無奈.小我12歲小妹(老四),在她小學四年級的時候,去買東西不知道要帶錢出門...當然還有我,直到當了媽媽了,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多依賴別人... 

    要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習慣獨立,學會承擔,為自己負責呢?18歲嗎?他生日那天我的態度突然大轉變?15歲?12歲?7歲?... 任何一個時間點切進去,都覺得很唐突也對孩子不公平.才明白,這是一個以終為始,持續漸進的過程,在孩子的成長歲月裡,每一天我們都必須為他獨立自主做準備.他總是會上學,工作,交朋友......上學後大部分的時間,父母都不在他的身邊.(妳總不會希望孩子沒有離開妳的能力吧?!)

文章標籤

認真的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   當我們走在路上,會發現很多不同親子相處的型態:有些開開心心,有些蹦蹦跳跳,有些吵吵鬧鬧,也有安安靜靜的,各式各樣...等到要回家了,也有很多不同方式:輕輕說一聲就可以走的,嚕半天還是不肯走的,威脅加利誘才走的,怎樣都不肯離開的...沒什麼好不好或是對不對,就看自己喜歡怎麼樣的情境. 

    對我來說,我希望小孩子可以"好溝通",講道理.溝通是雙向的,書本上有好多技巧可以參考.我認為,最基本的就是信任與了解.其中又以信任為首要! 信任感讓雙方敞開心房,接納彼此.讓孩子了解我的要求;同時我也主動了解孩子的需求. 

    信任感怎麼建立?就先從建立父母的信用開始.人們都不喜歡被騙的感覺吧!而且,建立信用不容易,而讓它破產卻非常簡單,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只跟小孩說"實話". 當然,還是有例外:就是聖誕老公公送禮物這件事啦...大部分的大人,包括我爸媽,為了安撫小孩,"難免"會說一些"與事實不符"的話,例如:打針不會痛啦!藥藥甜甜喔!這類善意的謊言.但是,這...不是事實嘛!痛與苦,絕對是所有動物天生想要避開的感覺.再說,這樣"混淆"孩子視聽,好嗎?我習慣說明事實與原因,讓孩子因為了解而接受.

文章標籤

認真的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