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從食衣住行中的"食"出發的教育想法.怎麼說呢?懷孕之後,除了好好照顧自己與肚子裡的寶寶,也開始思考教養的問題.原生家庭,身邊的人,社會新聞,或政治事件都產生了影響.例如:家族裡的小小孩因為蛀牙而不得已常常要到牙科哭天喊地,我開始想該如何讓小孩可以拒絕糖果的誘惑;看到青少年接觸毒品或偷竊,也會覺得"預防甚於治療"絕對是必要的;國內外皆然,已經生活闊綽的官員,竟還要貪污......種種事件提醒了我駕馭無窮盡的"慾望"真的應該"從小開始".雖然我不迷信什麼"三歲定一生"或"六歲定一生"這樣的論述,還是覺得越小開始越好.看看商店裡吵著買糖吃的孩子,是不是該開始學習了呢?
中國人說:"民以食為天,吃飯皇帝大!"可不是嗎?這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控制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.西方人也說:"What you eat defines who you are!"飲食甚至可以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,頗有道理.試想:今天我們剛認識一個朋友,餐間他因為自己開車,所以謝絕所有酒類與含酒料理,是不是會讓我們認為他有原則,有責任感呢?因此,對於孩子的教育,從吃東西這件事開始應該最直覺;最容易淺移默化;也有最多"機會教育"的機會,小小孩可不會乖乖聽我們說教,把握事件發生的當下最能產生影響力!
食慾-當媽媽真不是件輕鬆的事,不但要"激發"孩子吃營養食物的慾望;還要幫孩子"控制"吃垃圾食物的慾望......感覺有點矛盾又有點麻煩嗎?其實不然,讓我們以簡馭繁,我會說:"激發食慾是控制食慾的結果!"除了剛出生的頭幾個月,我幾乎不會讓孩子想吃就吃,當然這也取決於每個家庭認同的生活方式.從育兒書上學到,固定的作息可以讓孩子容易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的事,從而產生安全感.事實上,固定的作息受益的不只是孩子,父母,特別是新手媽媽,更可以預先安排家務和自己的休閒時間,讓育兒生活輕鬆一些.所以,我參考寶貝妳的新生兒這本書建議的作息時間,讓孩子在訂定的時間才吃東西.這樣做好處真的很多!孩子餓了自然就吃得下!別擔心小寶寶會餓壞自己,除非是有特殊需求的寶寶,生存本能會驅動他進食的慾望.那為什麼很多父母得操心孩子吃飯這件事呢?我觀察到,正是因為他們"太擔心了.也許剛開始或是偶爾一兩次,孩子的食量不如我們的預期,父母會忍不住擔心,會不會吃太少?所以當孩子下一刻表現出想吃東西的時候,父母興高采烈,迫不及待的提供食物.滿足孩子的需求,真是父母天生的使命!想當然爾,吃了餐間點心,到了該吃下一餐的時候,孩子又吃不多了.我們應該提醒自己,少吃一兩餐並不會有什麼關係,如果孩子真的餓,讓他喝點水或吃些蔬菜水果,盡量幫助他挨到下一餐(可以提早個30分鐘).孩子有可能會鬧情緒,我們順便"機會教育"一下,提醒他吃飯的時候要認真,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餓肚子.抱抱他,陪伴他,讓他知道我們了解他不喜歡這種感覺,我們一起想辦法預防.這樣做其實要比直接給他一頓正餐或零食要辛苦多了,但真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必經之路.